
位於桃園大溪的內柵社區為北部三大有機聚落之一,在地農民透過有機耕作、文化傳承、綠色照顧等方式發展農業多元面向,同時開拓各項食農教育與農事體驗活動。攜手社區青銀族群與旅人共創,孕育土地新生機。這次參與「慢遊內柵好時光」農村生活走讀活動,深入了解現今內柵社區農民的努力。午餐在大樹簇擁下,享用由當地社區媽媽烹煮的「大地餐桌」;接著到「三和木藝工作坊」體驗木作DIY-木製提籃;並在「思凡自然農園」體驗真正的青醬DIY,最後來到「享合匯遊客中心」採買伴手禮後準備回家;休假時想享受一下農村生活帶來的悠閒自然,可以安排這樣的慢遊生活喔!

內容目錄
慢遊內柵好時光 社區走讀導覽
「慢遊內柵好時光」希望帶領旅客把日常的忙碌生活回到田野、讓心靈重新休耕與滋養,呼應現代人對慢活與質感生活的嚮往,讓旅程成為閱讀農村故事的一頁頁章節,並且透過傳達農村的日常溫度與質樸韻味,強調探索與重拾的意象,非常適合親子旅遊及返鄉族群。

這天我們在三和木藝集合,等待導讀老師帶著我們開始一天的旅程。
三和木藝工作坊早期以木工代工為主,之後在面臨木業傳承挑戰時 ,選擇了轉型。

三和木藝的創始人 林清和先生,因傳承自祖父林甘先生的一套木器工具,藉幫助別人修繕木器傢俱,阿和師無師自通、邊做邊學,於民國五十年初,開設現在的木工廠,奠定了阿和師的木器事業。

轉型後的三和木藝,結合「傳承木工技藝」及「教育關懷」,開設各種木藝教學課程,並成立「三和修惜站」,結合社區關懷,讓孩子們能夠體驗親手做木器的樂趣,將老匠師的生活態度及智慧傳承給下一代。

這個巨型的彈珠檯,全木工製成,勾起我們的童心大作。

桃園大溪內柵社區開墾時間很早,在18世紀中葉,清朝乾隆末年就有漢人橫渡海峽來到內柵拓墾。

這位就是康莊休閒農業發展協會的簡理事長,退而不休,為了社區發展而努力不懈的精神,令人敬佩!

大溪早期拜大漢溪河運便利之賜,舟船雲集、商賈川流,自古便是重要的河港貨物集散地。繁榮的貿易風氣,薰陶出傳統閩粵融合西方古典主義的街屋景觀,也形塑今日車水馬龍、人聲鼎沸的大溪老街風貌。從老街朝遠山方向一路南行,途經教堂、水圳與廟宇,兩旁視野漸變開闊。進入內柵後,稻田、水塘與古厝交織而成的農情景致接連映入眼簾,彷彿走進一塊鬧中取靜的新天地。

符合長輩需求的不彎腰菜園。
石門水庫完工後, 內柵社區被劃入水質水量保護區,開發及土地利用皆受嚴謹規範,也自此開啟社區發展友善及有機農業的契機。

慢遊內柵好時光 康莊休閒農業區
內柵社區的康莊休閒農業區,包含了好時節休閒農場、阿滿有機農場、大溪簡氏古厝、康莊休閒農業發展協會、逸雲莊農園、十一指古道、日月埤塘、五吉有機農場、綠合農場、三和木藝工作坊、妮娜農場、思凡自然農園等各間特色農場與景點。

內柵社區自2017年即成立「康莊有機聚落」,取得有機認證土地共12公頃,不僅是農糧署的有機示範點,亦是桃園營養午餐有機蔬菜的主要產區,場域亦將結合鄰近的有機或友善農家,辦理農事體驗及相關體驗營隊或工作坊,基地內亦規劃愛玉種植區及水生植物景觀池,辦理有機農業推廣、生態、食農及環境教育。

慢遊內柵好時光 十一指古道
十一指古道,是頭寮地區民眾,往來內柵老街最便捷的通道。在地稱為「十一指崎」,是一位有十一隻指頭的耆老所開闢的迷你山徑。走上這步道後,可以見到百年茄苳樹;每年四五月油桐花開時,一路上林蔭清涼,白花舖毯,是熱門的拍照景點。

慢遊內柵好時光 日月埤塘
日月埤塘,自古便是灌溉農田的重要水源,也是鄰近農場裡鄉親晨昏散步的好去處。

埤塘裡有個小島,真的像是日月潭裡的拉魯島,只是面積小了很多。
日埤塘是因中央處有一小島,如日之象形文字而得名,小島也是水鳥繁衍棲息的好地方,夏日荷花盛開,常常吸引遊客駐足欣賞。

位在北側的月埤塘則於月圓時,皎潔的月光倒映水中,襯托出埤塘邊花木扶疏的美景,沉靜的倒影相當美麗。青山綠水加上波光粼粼,迎面的風令人覺得非常舒服!

慢遊內柵好時光 守願亭

顏色繽紛的信箱,在大自然中特別地可愛!

接著我們來到已經整修完的大溪簡氏古厝。

慢遊內柵好時光 大溪簡氏古厝
簡氏古厝定居現址已有180年以上,簡氏古厝為傳統閩南式三合院格局,採用傳統土埆磚牆體加上卵石基礎,數度修葺整建,使用了從清代、日治至戰後各時期的建材,見證古厝修建的變遷歷程。其中閩式屋頂形式及瓦作,形式簡易的出挑斗拱,土埆磚及卵石基礎疊砌的牆體,窄小的開口部,透露了古厝原有的樣貌。因具有歷史文化價值、表現地域風貌、建築史及技術史價值,於2010年登錄為歷史建築。

正廳大門上方的匾額相當古樸,以草書寫著「發紹龍門」。

這是富貴人家才有的拴馬樁,呈現了以往宅第的氣勢。

大家都聚集在大門前,都在幹什麼嗎?

理事長說明著門上的井字木條為<栓>,另外一大根木條則為<閂>,這就是導讀的樂趣。

因地處大漢溪上游,水源充足、土壤肥沃,早年曾是不同族群械鬥的必爭之地,人們為了自衛廣植刺竹、用木頭築柵防禦,留下內柵、外柵這充滿歷史意涵的地名。

簡氏家族有自己的防禦窗口,跟之前去金門看到的建築是一樣的。

散策走讀後,我們準備要來大地餐桌了!

來到一旁的義安宮,這土地宮廟裡會有兩尊土地公爺爺,其中一尊為原坐鎮之土地公,而另一尊則是十一指古道山上老茄苳樹下之土地公。
在康莊農埸十一指古道前百年老茄苳樹下,原本有一座土地公廟,民國74年土石流發生後搬遷至此,其中一尊土地公的眼睛往下看,據知就是當時在山上往下看的土地公。

慢遊內柵好時光 大地餐桌

在大樹簇擁下,享用由當地社區媽媽烹煮的「大地餐桌」,是不是很幸福!

使用的食器,是來自三和木藝工作坊製作的木便當盒。

非常用心製作的菜單。

繽紛精緻的菜色,讓人食慾大開!

木桶裡裝的是暖呼的海帶排骨豆腐湯,同桌友人愛到喝了三碗。

食量大的朋友也不用擔心,便當盒份量吃不飽,還備有大盒裝的餐點。
超可愛的小松菜飯,一球球地好誘人。

紅糟炸卜肉佐乳腐醬。

豆腐腦的醬汁好清爽。

涼拌黃金苦瓜,非常開胃,一點都不苦。

XO醬皮蛋蒼蠅頭蘿蔔糕,這道超好吃的。

這個紅燒肉滿足了肉控的喜好。

餐後還有水果,梔子花涼糕拌黑糖膏,香甜又軟Q。

竟然還有手工製作的瑪德蓮。

吃飽飯後,來活動一下吧!

簡理事長親自示範了打陀螺的方式,照著做後,真的可以順利打起陀螺,太有趣了!

慢遊內柵好時光 三和木藝工作坊木藝手作體驗
接著我們回到了「三和木藝工作坊」,準備體驗一下木藝手作DIY,製作一個小提籃。

自父親林清和手中接下「三和傳統木器行」,第二代林家緯帶著「三和木藝工作坊」加入了「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街角館」,將代工轉向自創品牌,並開始研發木工課程,更進一步與社區媽媽及農場合作,規劃出木藝結合食農教育的小旅行。

這天我們使用簡單的木頭零件就可以製作。

材料零組件先上膠黏合。

接著組合並以橡皮筋固定。

最後以螺絲鎖上提把就完成了,簡單又有趣的diy課程。

慢遊內柵好時光 思凡自然農園青醬DIY
離開三和木藝工作坊後,我們來到「思凡自然農園」體驗青醬DIY。

「思凡自然農園」立志打造一座栽培數種羅勒的農園,以友善生態的方式種植,並研發不同羅勒品種的特殊青醬或羅勒相關製品。

主理人-屠崇軒介紹, 思凡自然農園是兼具永續與公益的社會企業,同時也是全台最大的社會性農場聯盟。目前已和全台北中南、共10多家社福機構的農場契作,技術輔導種植香草植物,透過思凡的保證收購,提升社福機構農場的經營能力,並讓身障者、罕見疾病者、社會弱勢者有包容性就業的環境

我們這天要手工製作青醬。現今我們吃到的青醬大都份用的都是九層塔加果汁機打碎而成,但其實正統的青醬Pesto用的是羅勒葉,加上用杵缽搗碎、碾壓而成,唯有透過這樣的方式才能讓羅勒的精油、堅果的油脂以及橄欖油充份融合在一起。

思凡自然農園種植的是罕見的甜羅勒,光拿著就有自然的清香。

只取葉片的部份,要擦乾水份。

在桌上已備好堅果、大蒜、橄欖油以及石臼。

先將堅果和大蒜放入杵缽搗碎。

比例大約是橄欖油:羅勒葉=2:1,因為油量用的不少,所以建議用好的橄欖油。

接著就是努力地將羅勒葉搗碎及碾壓。

這濃郁的香氣真的與我們一般吃到的青醬很不一樣。

製作完成後,農園還準備了蘇打餅乾,讓我們試吃,真的超好吃的。
可惜的是這天然青醬Pesto無法久放,都是需要新鮮現做的,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來思凡自然農園體驗看看。

不過還有這個香料粉禮盒,可以買回家。

另外還有羅勒蛋捲及羅勒藝妓濾掛咖啡。

慢遊內柵好時光 享合匯遊客中心採買伴手禮

最後我們來到「享合匯遊客中心」來採買伴手禮。

享合匯遊客中心內,展示了許多康莊休閒農業區內的農家特色伴手禮。

來到這裡可以說是將這天旅程做了一次回顧,可以將自己喜愛的產品帶回家。

還會不定期舉辦「嬉農樂創藝市集」,會邀集在地業者擺攤,透過手工藝品、點心,甚至邀請長輩擔任體驗活動的助教或老師,展現聚落活力好生活。

內柵社區有適合親子家庭活動的遼闊田地,符合長輩需求的不彎腰菜園,還有下雨天也不怕的食農場域溫室,進一步擴大了當地青農、幼童及中高齡長者,從事農事體驗的活動空間與多元性。大家有機會來內柵社區,感受大自然的美好,並體驗一下有趣的農村日常吧!